多媒體設計師是如何整理電腦檔案的,每個人都該會的電腦技巧!

這個方法是我在第一份工作的時候我的同事分享給我的,非常感謝他告訴我,多虧學會這件事讓我在往後的工作上省了非常多的時間。 我是學3D動畫出身,剛開始整理檔案時是以3D動畫需求設計,直到後來因為學習 Motion Graphics Design 與進入創業公司,在裡面做過平面設計、遊戲設計、角色設計,所以我的資料整理方式變得很有彈性,在這裡想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能在工作上節省很多時間。 基本邏輯 因為自己接觸很多種專案,所以教給大家的方式是以比較有彈性的方式設計,所以不管你今天是設計師或是一般上班族,相信也會對妳/你有所幫助。 專案名稱 只要有新的專案我就會開一個新的資料夾,不管這個專案是小還是大,尤其我們這個行業有時候無法預期專案會不會在未來突然長大,最好都在一開始就處理乾淨會最省力。 在檔案的最上層我會使用英文取名,因為我們在做 3D 或是 Motion Design 的時候會因為資料夾路徑中有中文而出錯,所以我就一直以來都是使用英文命名。如果你沒有這個問題也歡迎使用中文沒關係。 另外分享如果有些專案英文名字如果真的太難取,我推薦使用拼音的方式取名。(我現在就是使用拼音輸入法打繁體中文,因為我無法同時記住注音鍵位和英文鍵位,自從學會拼音輸入法就沒有這個問題,對我的頭腦負擔小很多)。 我也習慣在專案前面加上編號,看你的專案數量會是多少可以選擇從01或是001開始,我們的電腦系統會幫我們將資料夾以數字順序來排序檔案,這樣每次進到這個專案路徑裡面,每個專案的位置都會一樣,可以降低每次進到這裡面尋找檔案的時間。不要小看這一點時間,累積起來可以是好幾個小時。 如果除了數字之外還想增加一個分類的層級,可以像A001、B001這樣,電腦會依照他的邏輯去排序,Windows和Mac OS邏輯不太一樣,可以嘗試成自己習慣的方式。 專案內分類 我基本上會有這些分類: assets client work render reference document assets 通常是放原始素材的地方,或是被連結進軟體的檔案,例如 illustrator 、 After Effects 等等軟體都會有連結的情況。 client 客戶或是廠商提供的素材檔案,有時候會和 assets 混用,可以依照專案狀況自由調整,不需要執著於一定要怎麼用。另外也可以直接把這個資料夾放進assets裡面。 work 專門放執行檔案的地方,例如 .ai 、 .aep 、 .psd 等等執行設計或是其他軟體的執行檔案,是我每個專案一定會用到的分類,可以視需求再細分不同軟體的資料夾。 render render 是3D 動畫裡面會使用的詞彙,我們製作 3D 動畫要輸出動畫檔案時我們會稱呼這個動作為「渲染」,英文就是 render 。我後來都將所有「執行檔製作完成輸出出來的檔案」都放在這裡,例如製作完 Photoshop 修圖後的完稿檔案、製作好的 Motion Graphics 動畫等等,都會放在這裡。 reference 這個可能比較是設計行業會用到的資料夾,我是拿來放自己找的參考資料,尤其是圖檔,有時候會遇到參考圖是客戶給的,這種我就都會放到 client 資料夾內。 document 文件專區,所有 word 、 PDF 、 pages 等等文件類型的東西我都會放這裡,這樣如果突然要找某份文件就馬上知道可以進來這邊找,以免散亂在以上資料夾找不到。...

September 17, 2021 · 1 min · Pecky

2021 10個設計師必備的 iPad App

iPad 對於影像創作者是一個很方便的工具,可以快速的將草圖呈現出來,並且方便的傳送到電腦上,在整個工作流程扮演重要角色。 我目前擁有的 iPad 是 iPad 2018 ,算是入門級機型,最近預期要更換至 iPad pro 2021 ,未來再和大家分享心得。 其實 iPad 2018 就可以完成我大部分的需求,可以說 Apple 真的很厲害,可以將軟體優化的那麼好,會想要更換是因為無法開大圖畫畫和螢幕不夠大,不過就算換新,我還是會繼續使用 iPad 2018,也可以分享給家人使用。 以下來分享我使用 iPad 最常使用的 App: 繪圖設計 Procreate Procreate® 官網 我使用 iPad 的 80% 時間都是用 Procreate 在畫畫,他最棒的地方就是開起來馬上就可以畫,且 UI 也針對 iPad 使用體驗進行優化,可以大幅降低我從有空到開始練習之間的障礙,呼應《原子習慣》這本書裡面提到的養成習慣的方法。 筆記工具 Goodnotes GoodNotes 官網 很有知名度的 App ,與Notability齊名。其實我也不記得當初是為什麼買,不過他在處理 PDF 上非常方便,匯入之後直接打開就可以馬上筆記,很方便!也可以藉由這個特性自己設計內頁,變成客製化的筆記本,像我就是把我原本習慣使用的 Midori MD paper 直接掃描製作成 Goodnotes 內頁,讓我在 Ipad 上也可以有貼近實體手寫的體驗。 NotePlan 3 NotePlan 官網 最近因疫情轉而使用的主力子彈筆記 App,可同時在 MacOS、iPadOS、iOS內同步使用,除了對於子彈筆記法的各種方便的功能,還有雙向連結的功能,可以像 obsidian 一樣連結多個筆記,還可以自由開放的搬運儲存自己的筆記檔案,是近幾個月必備的軟體! Working Copy Working Copy, Git on iOS...

September 15, 2021 · 1 min · Pecky

NotePlan 3 最完美的數位子彈筆記!疫情危機中轉換數位筆記

如8個開始子彈筆記的心法所說。最近疫情嚴重,雖然公司離家裡很近,但只要出門就還是會有染疫風險。 為了避免在攜帶筆記本過程不小心污染,而且筆記本表面積很大,也難以消毒,現在暫時換到數位端來記錄我的子彈筆記,這樣我出門和回家都只要帶手機,也比較好消毒。 很幸運的找到現在正在使用的NotePlan 3,他在Mac、iPad、iOS版本可以同步使用,而且可以使用自己的iCloud或Cloudkit,並且編寫的檔案就是直接生成TXT或MD的純文字檔(可自行設定)。 最近在調整自己的筆記系統時,就一直很在意不想要自己的筆記被任何一種APP或是服務器綁住,而且很在意自己的資料放在別人的服務器上,總覺得資料被看光光,不太舒服,像 Evernote 和 Notion 就會有這個問題。 我目前的數位子彈筆記需求是: DailyNote:可以快速專注在今天這一頁,讓我把所有想法紀錄到當天的筆記內。 提醒功能:有時候任務可能一個月後才發生,我自己用原版子彈筆記法的搬移過程中很常忘記去看Monthly Log,所以會希望有些任務可以在我該想起的時候出現讓我看到。 想嘗試最近常被討論的 Zettelkasten 卡片盒筆記法。 工具比較 最近Obsidian很夯,他可以使用wikilink的方式來雙向連結文件,而 NotePlan 也有這個功能。這也是 Noteplan 最吸引我的點,因為如果我為了 Zettelkasten 法而直接把我原先習慣的筆記方法全部換掉,我會很困擾。 快速回到今天頁面對我來說很重要,因為我很容易轉頭就忘記要做什麼和剛剛在想什麼,不用多一步思考資訊放哪裡,對於資訊和想法的快速蒐集很有幫助。 最近Craft 也推出了同步iOS內建提醒事項與行事曆的功能,可惜我不喜歡Craft的雙向連結是用軟體內部的連結,這樣未來如果想要換軟體會不太方便。而且目前暫時只有 Apple 自己的行事曆,沒有串連 Google 日曆,對我來說不是很方便。 而目前NotePlan使用的連結方式就是WikiLink,這個和就我所知的工具與TiddlyWiki和Obsidian一樣,這樣如果以後不想用NotePlan 3,取消訂閱之後,我還是可以用可以讀取Markdown與WikiLink的工具來讀取檔案,例如Obsidian。 介面 NotePlan 3 電腦版、iPad、手機版介面不太一樣,功能也因此稍微不一樣,我們就簡單的來比較一下。 電腦版 iPad 版 手機版 其實可以很容易看出幾點差異: 三個都有月曆的界面 畢竟他們是以這個為主打,一定要有。點擊日期可以跳到當天的筆記,月曆上也會顯示當天有多少待辦事項和已完成的事項。 只有 Mac 版本有時間塊的區塊 時間塊是當你在待辦事項輸入例如 9:00-11:00 ,他會在 Mac 電腦版右下角的時間塊區顯示你的待辦事項。 這一點我有在他們的 Feedback 網站提出,希望能在iPad版上新增這個功能,也有很多其他用戶響應,也許未來會新增這個功能。 Daily Notes 我最喜歡的功能! 使用快捷鍵 Command + T ,可以馬上跳到今天這個筆記,很方便。 手機版則是貼心的在你瀏覽 Notes 裡面筆記的時候,上方會出現「 view today 」的按鈕,可以快速回到今天的頁面。 搭配 Command Line (Command + J)工具和 Plugin 可以快速的導入每一天的日記模板,也可以隨時修改自己的模板,非常方便,我也將自己的子彈筆記稍微修改成4個區塊:...

July 16, 2021 · 2 min · Pecky

2021 我的 Mac 必備軟體工具

小時候第一次使用電腦是使用Windows,直到後來學習設計後,慢慢開始接觸Apple系列的產品。 目前我已經用過Apple系列的3台電腦,這邊整理出我現在最常使用的軟體工具: 1. Adobe 系列 這系列可能大部分人都知道了,就是專門在設計設計軟體的公司出的一系列設計工具。 我自己最常使用的是以下 3 個: Photoshop 這個是我第一個接觸的Adobe,是在我大約國中時期就接觸了,當時為了學電繪,自己悶著頭在網路上找教學自己學,當時的教學資源真的沒有現在豐富,學得有點辛苦。不過這段學習對於我後續考大學準備作品集到大學課程學習都很有幫助。 illustrator 以拉是我在大學時才學會的軟體,我還有印象在課堂上頭很痛聽不懂老師在說什麼,畢竟向量繪圖的概念是第一次聽到,雖然以前數學課也有學過,但使用的方式不一樣真的需要一定的時間來習慣。 以拉後來也隨著我學習 Motion Design 而常常出場,甚至在後續設計角色的時候,因為我使用電繪版手會不舒服,畫出來的線都不是很漂亮,我後來就用以拉來克服,也慢慢在這裡找到自己畫畫的方式。 AfterEffects 大學三年級的時候,當時在 Vimeo 裡面有很多 Motion Design 的作品,我當時就很有興趣,也剛好自己是在系學會幫忙攝影,會需要處理影像,也就開始碰觸 AfterEffects 和 Premiere 。從這時開始就對於AE越來越熟悉,後續工作也很常使用,外掛也越買越多🤣。 2. Eagle 這個是我在出社會之後購買的,真的是最佳投資! Eagle 是一個整理圖片素材的 App ,他的目標就是讓設計師可以將圖片都蒐集在同一個地方。我們可以針對圖片下標籤,也可以針對圖片的某個地方下標註,非常方便。 檔案機制也不像很多軟體把你的檔案鎖住,而是使用比較開放的方式直接讀取使用者自己的硬碟空間資料,對於在乎隱私的使用者是一個很大的優點。 他是買斷制,所以我買了四五年到現在還可以使用,而且開發者在這個過程中也一直在更新和改正各種非常好用的功能,像是對於各種不同格式的檔案支援、搜尋優化、App 開啓速度(本來就很快了還更快)等等。每一次更新幾乎都有驚喜! 如果想在 Google 順利搜尋到這個 App,記得要使用「Eagle App」這組關鍵字。 3. AppCleaner 我每次只要使用新電腦,就會開始嘗試各種 App ,有些 App 使用了一次就知道不喜歡,所以會需要刪除。有時候直接將 App 丟進垃圾桶會刪不乾淨,就很需要 AppCleaner 的協助。他可以幫我們找到與要刪除的 App 有關的資料一起清除。 App 半身也滿輕巧,放在電腦裡隨時備用也不擔心! 少部分軟體程式比較複雜,會有他們自己的移除方式,如果有要刪除一些比較龐大的 App ,或是用了系統安全性比較深層資料的工具,就需要多多確認喔! 4. Itsycal Itsycal 是一個免費的月曆工具,只要在這裡下載並安裝就可以使用了。 因為我們 Mac 沒有像 Windows 一樣可以直接在桌面快速點開的月曆,對於我這種常常需要看日期的人很困擾。...

June 24, 2021 · 1 min · Pecky